查看原文
其他

中文考研必读:“中国队大胜XX队”“中国队大败XX队”,为什么都是中国队赢了?

语言学 2024-02-19


点击蓝字关注我们


  阅读本文前,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“语言学”,再点击关注,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。每天都有更新,完全是免费订阅,请放心关注!


上次聊语文内容的文章中,有读者留言问为什么我作为一个理科生,那么喜欢钻研语文。我这两天自问了一下,目前的答案是:理科的科学学习让我明白除了知其然,还要知其所以然,了解事物背后的规律法则,远比死记硬背照猫画虎要重要。

很可惜的是,在我们中小学上过的这么多门课中,可能语文是最忘记教“所以然”的一门。而更可惜的是,这点我是在已经不需要上语文课的时候才慢慢发现,而在慢慢去了解和理解中文汉语背后的那些所以然之后,那种“为什么没早知道”,“为什么语文课上不教这些”的遗憾感,就更加强烈。

所以为了弥补这个遗憾,也为了能让我们的孩子以后尽量少一些这样“错过一个亿”的遗憾,我就忍不住经常不务正业地写一些语文内容了。就比如之前也有读者问到的一个问题,为什么很多时候“大败=大胜”,是不是因为不喜欢输?


在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,就曾经看过一个很经典也很有趣的“语文段子” —— 无论是说中国队大胜对手,还是说中国队大败对手,反正都得是中国队赢就对了。
作为好奇宝宝,我当时问过语文老师这个问题,但并没有得到什么“所以然”的答案,只是说这个是固定用法,记住就好。
直到长大以后,自己开始翻阅一些汉语研究的论文和专著,才发现原来这真的是一个可以很深入研究,也很有趣的汉语问题。对于我们去理解博大精深的中文有很好的帮助,只可惜,语文课是不教这些。在1987年的《中国语文》期刊中,当时已经83岁的汉语研究泰斗,吕叔湘先生曾经专门写过一篇讨论这个话题的文章,所针对的,就是在84年同一场比赛结果,两份不同报纸使用的恰好是“中国女篮大败南朝鲜队”和“中国女篮大胜南朝鲜队”。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?
我们之所以会觉得这个现象很奇怪,是因为我们觉得“胜”和“败”是一对反义词,就像胜败乃兵家常事。但实际上,在汉语中,每个字都有多重的含义和灵活的用法。我们来看《新华字典》12版中,胜和败两个字都有6种含义,互为反义词的只是各自的第一种。更有趣的是,两个字的第二种字义,是一样的,都是“打败”。也就是说,“胜”和“败”又是反义字,又是近义字


如果你觉得有点糊涂,可以看看吕先生给出的一个提示:我们看下面有3个成分的标题,会觉得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。但如果我们把第三个成分,也就是“南朝鲜队”去掉,就会发现,剩下的内容,却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意思。

那为什么去掉了一个“宾语”,原本是中国队赢球,就变成了中国队输球了呢?因为汉语是 字→词→句 这样的构成模式,而构成的方法是非常的灵活多变的,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语法结构。
用吕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的标题来解释,就是要注重汉语的“灵活性”。“胜”的核心含义,就是有人赢了,在这里问题不大。问题就在于“败”,并不是简单地表示输。在《康熙字典》中,用了很好几个字来解释“败” —— 毁、坏、破、损......

这些词表示的是一种破坏、损毁的状态,它本身并不是某个简单的动作。所以在使用的时候,就会出现两种模式

如果是简单的一个人或物加上这些词,那就是表示他处于这个状态,自然就是被破坏、被损毁的对象。

比如:车坏了;球鞋破了;大坝毁了。

但如果是个3成分句子,名词+动词+名词,那又变成了主谓宾模式,是前面的人破坏了后面的。

比如:你别坏了他人清白;张辽八百破十万;他毁了一世英名。

“败”也是如此。如果句子中没有出现双方,那就是表示这一方输了。比如《史记》里说,“甲子日、纣兵”。

但如果出现了双方,则是说前者击败了后者。也比如《史记》里还说过,“秦数赵军”。

其实不仅仅是古代汉语,在现代汉语中,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,都是说前者赢,后者输。
A打败B,A大败B,A完败B、A击败B、A挫败B,表达的胜负关系,都是一致的。而这其中,可能最容易出错的,还不是大败,而是“完败”。因为咱们的词典解释实在是挺无厘头的,《现汉》居然有大比分输和大比分赢两个完全相反的解释。但实际上第一个解释,是讲的“完败”这个“被动”。真正的“A完败B”就是A赢了。这种混乱,加上语文课上没仔细分析过这个问题,导致现在就算是媒体标题,也是一团乱,经常乱用“完败”。比如cnki上搜一下就看到的下面两条。明明是海底捞在海外输给了小肥羊,中国移动输给了微信,在这两个媒体文章的标题却把“完败”用“反”了,可见记者和编辑的语文课老师也没讲过这个问题。


所以,所谓大败=大胜,完败=完胜这些,并不是中国人怕输,也不是混乱,而是精炼、灵活的体现。那两种用法,比如“中国队大胜韩国队”,“中国队大败韩国队”。都是表示中国队赢了,对手输了。实际上在使用上有区别吗?
还是有一点的。区别就在“胜”和“败”两个字上。汉语句子是字的含义的叠加。一句话中有“胜”或有“败”,就像战胜和击败,表达的情绪,是些许不同的。中国队大胜韩国队,测重点是“胜方”中国队赢了,在这句所表达的情绪中,核心是自己赢了,而不是重点描述战胜了谁。而中国队大败韩国队,则能表达出更多的“战胜的对手是韩国队”的情绪。所以用哪个词,要看什么运动,双方实力和历史战绩,来决定需要表现哪种情绪,如果是乒乓球,用“大败韩国队”就可能有点没必要。
如果是射箭,那“大胜”这个词就不够力度了,“大败”能更好的表达战胜强大对手的喜悦。如果是男足国家队?做梦还写什么稿子,赶快醒醒。

本文来源:一小时爸爸

文史优质公众号推荐:


“语言学”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、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;



“简牍学”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、学术信息;



“讲座与学术”专门发布语言、文学、历史、教育、哲学、社会、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。


敬请新老朋友关注“语言学”“简牍学”和“讲座与学术”公众号,以便及时获取更多最新资讯!


推荐阅读



语言学讲座3场 | 张敏:上古汉语己身词“己”的复杂属性及类型学意义;上古汉语反身词“自”的嬗变 等3场 12.22-27


学者风采:浙江大学汪维辉教授


60岁高校教授因课表变动导致迟到,遭学生举报,被认定严重教学事故!


郭锡良:试论上古指示代词的体系


语言学如何通过“仿写”发表第一篇C刊论文?仿写速成的四大策略


“简读西北”工作坊|第76期:《悬泉汉简(叁)》研读(十四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温馨提示:

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;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,我们崇尚分享。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(来源:语言学)


转载仅供思考,不代表【语言学】立场。


今日文章就到这~近期,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。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,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。因此,如果不想错过“语言学”的文章,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:


第一步:点击顶部蓝字“语言学”进入公众号主页


第二步:点击右上角“...”


第三步:点击“设为星标”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END

编辑:马玉倩

审核:丛晨晨

本文来源:公众号“语言茶座”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中文考研必读:“中国队大胜XX队”“中国队大败XX队”,为什么都是中国队赢了?
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